2020基隆潮藝術-海的一日|全台唯一海上美術館,海人的日常長什麼樣?

2020基隆潮藝術
台北 台灣Leave a Comment on 2020基隆潮藝術-海的一日|全台唯一海上美術館,海人的日常長什麼樣?

2020基隆潮藝術-海的一日|全台唯一海上美術館,海人的日常長什麼樣?

基隆潮藝術今年主題為「海的一日」,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,邀請海內外 15 組藝術家進駐基隆,運用藝術、記錄、社會參與等方式,挖掘不一樣的海港風貌。各類型作品散佈正濱漁港周邊、阿根納造船廠、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處,邀請民眾透過感知、記憶、滯留等不同途徑,體驗基隆獨特「海的一日」。

2020 基隆潮藝術:海的一日

•  展期:2020/9/25(五)~10/11(日)
•  地點:正濱漁港周邊、阿根納造船廠、校官眷舍
•  Facebook:facebook.com/keelungciao
•  策展人:陳彥安
•  參展藝術家:丁建中、于安如、王煜松、木罐子設計製作、步里赫森、星濱山共創工作室、陳穎亭、楊水源、詹喬鈞、Lua Rivera、MargotG uillemot、Martens & Visser
•  特別邀請:吳天章
•  周邊活動9/25-10/9,每天14:00-15:30,潮藝術策展團隊將帶領遊客在展區內散步;活動期間每個禮拜日,10:00-12:00,將由「星濱山共創工作室」深入介紹基隆、潮藝術、正濱漁港之間的關係;10/3,10:00-17:00,策展團隊將舉辦設計工坊,帶領遊客繪製自己的正濱漁港地圖。活動均須事先報名,詳情可洽「基隆潮藝術」官方臉書。

Hi,先跟看文章的你介紹。我是 Carol,又被稱為卡蘿。寫作題材以生態、自然、旅行,以及一點點的生活,延伸到觀點分享,稱之為—旅行文學。我有個願望是能夠成為作家,所以除了景點分享文之外,更喜歡寫短文、散文、旅行日記系列故事集。

潮藝術-海的一日

這次的主題果然有它用意,名為「海的一日」。實際停留時間是一個下午,離去時還依依不捨,展覽品可以從白天看到夜晚,夜間展總共有 3 件作品可以欣賞,包含〈暗潮 3.0。、〈阿根納的船〉、〈溯〉。可以從白天看到夜晚,一日會是最好的停留時間。

基隆潮藝術 整個展區位於正濱漁港,開放式空間讓觀賞者能邊吹著基隆的海風、聽著潮水拍打港口、漁船進出的馬達轉動、釣客在碼頭聊天等等的聲音, 邊走著欣賞與海人相關的藝術品。

▲ 展覽分佈圖,取自官方臉書

這幾年提到正濱漁港,會直接聯想到最熱門打卡景點-彩虹屋,周遭順遊景點為和平島。 2018 年來訪時,恰巧遇到「苔客上岸——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」的尾聲,晚間坐在港口邊聽著戶外演奏,時不時吹來的徐徐海風,很適合小酌的夜晚。雖然短暫停留,但對正濱漁港的記憶,深植心中。

正濱漁港-彩虹屋
▲ 正濱漁港-彩虹屋

正濱漁港的喧囂繁華

但,正濱漁港可不只是打卡景點這麼簡單。正濱漁港其實屬於第一類漁港;可停泊 1,000 頓以上的遠洋漁船。該港為近海拖網漁業基地,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。年漁獲量可達 30,000 公噸之多。作業漁場以東海、黃海、南海以及臺灣海峽為多;漁獲物以白帶魚、海鰻、蝦類、紅目鰱、秋姑、花枝、鎖管、龍蝦、螃蟹、雜魚等為主。
*更多台灣漁港類別介紹請點擊此行文字。

基隆不止廟口夜市,還有正濱漁港

如果問起北部朋友,絕對不會有人推薦到基隆去遊玩,若有,頂多回答一個「廟口夜市」。不過現在肯定多了一個,正濱漁港。回到基隆潮藝術本身,2018 年開辦至今,今年展覽第二天已現人潮,一家子、情侶、三五好友、或獨身旅人在這各自欣賞潮的美。

海港的清悠連帶腳步也緩慢了。漁港停滿了船隻。有些船隻看起來許久未整理,有些船隻是海巡署的,有些船隻正在整修準備下一趟的航行。無論是什麼型態的船隻,都說明台灣漁業與人民緊密的關係。我們得以享用海鮮,是漁民辛苦出海的豐收,遠洋漁船漁民必須克服隨浪飄盪的移動陸地、必須抑制思念家鄉、戀人、家庭的情感,一去就是個把月的離岸生活,海上的孤寂,在陸上的我們無法懂的。

2020基隆潮藝術
▲ 停泊在港口整修的遠洋漁船

海上生活搖身成為「海洋藝術」

因為無法懂的,所以越想了解。於是踏上了最吸引我的「海上美術館」海上美術館由一艘遠洋船隻打造,船隻多處已繡,甲板木頭部分凹凸不平整,但這就是它吸引人的地方。這裡是戰場、這裡是生活起居處、這裡是讓岸上人溫飽的起點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海上美術館
▲ 欲欣賞海上美術館的排隊人潮

「海上美術館」有三件作品。陳穎亭 〈晾曬的記號〉、于安如 〈海龍宮之夢〉、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〈潛意識〉。

〈晾曬的記號〉 陳穎亭

漁民在工作時需要長時間戴著手套做重活,因此手套上沾染許多漁船及工具鏽蝕的痕跡,藝術家將兩者結合創作。工作使用的手套,在一天結束後簡單清洗,並在船側、船尾吊掛晾曬,濕了又乾乾了又濕,日復一日的辛勞,手套都說明了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晾曬的記號
▲ 2020基隆潮藝術-晾曬的記號
2020基隆潮藝術-晾曬的記號
▲ 無數使用過的布手套,沾染了繡色

〈海龍宮之夢〉 于安如

船艙佈置華麗,還沒進去就能在外面聽見無法理解的歌曲演唱。台灣漁業因為海禁歷史而有了人才斷層,因此出海的漁民身份許多是外籍勞工執行捕撈作業。藝術家將船艙打造成華麗的 KTV,並邀請外籍漁民演唱家鄉歌曲。如夢似幻的台灣漁船船艙,唱得卻是外籍漁民的歌曲,離鄉打拼的不只是台灣人,更多的是外籍漁民的鄉愁。是不是走完這一趟,就可以回家天倫樂了呢?他,沒有答案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海龍宮之夢
▲ 2020基隆潮藝術-海龍宮之夢一角,船上的 GPS

〈潛意識〉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

進入船底空間時,導覽人員提醒我們黑暗中小心腳步。這裡是漁民吃飯以及起居所。一片漆黑唯一光源是正中間搖擺不定的黃光,好似夜幕低垂海上的漁船。漁船是海上獵人,在茫茫大海中搜尋魚群的下落,燈光隨著海浪搖擺。安穩的生活不屬於這,都說了是海上獵人,那就必須具備乘風破浪、航向未知的冒險精神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潛意識
▲ 2020 基隆潮藝術-潛意識

下船後沿著正濱漁港的ㄩ字型往前走,沿途都有擺放在開放空間的藝術品。有些是今年的新面孔,有些是去年展覽到現在的常態展物。

〈一層層-丘陵,集散地,漁網,漁貨,鳥,港口〉王煜松

港口是一個集散地,進出口人事物在這短暫停留接著往預定地前行,有如潮來潮去。雖然沒有真正的停留,但歷史並沒有遺忘曾經的繁華喧囂。藝術家用港口常見的保麗龍箱創作。堆疊高高低低的保麗龍建建築、結構。上頭有些印著魚的圖案,有些寫著漁民的語言,有些上面殘留著鮮艷的膠帶、手套、枯枝、海藻等。沿著牆邊,有著成堆的漁網,實名制,都有主人的。不時飛來群聚的鴿子,是不是作品不得而知,但牠們的出現並無違和,港口啊,伴隨著飛鳥是標準配備。隱約聽見作品傳來的流水聲,只聞其聲不見影。在這塊集散地,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準備發生,或持續的在發生,而我們忽略了呢?

2020基隆潮藝術
▲ 行走在保麗龍創作的卡蘿
2020基隆潮藝術
▲ 在藝術品上來來去去的鴿子

〈我依然等著你〉 詹喬鈞

海上獨立飄盪的一件藝術品,運用回收保麗龍跟海廢製成色彩鮮豔的燈塔,或是宮殿。看起來有些浮誇的外表,靜靜等候那艘船、那個人的歸來,在入港那瞬間,就知道家的方向。

2020基隆潮藝術
▲ 2020基隆潮藝術-我依然等著你

〈五金學:正濱五金〉 楊水源

五金是家家戶戶、各行各業的需求品。地區屬性的不同能而發展出不同的五金設計。隨著搖擺的漁船必須有能夠固定物品的「晃釘」,依物品大小以晃釘固定位置,物品就不會隨意晃動。例如:餐桌上的杯子、碗盤,就很需要晃釘的輔助。又比如「等魚架」,釣客一次不只顧一根魚竿,或需要長時間等待一條大魚時,等魚架就是救星了,既省去長時間手持造成的僵硬也有效利用時間一次顧個好幾隻釣竿。當然還有很多有趣跟陸上居民意想不到的發明,很值得一看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正濱五金
▲ 2020基隆潮藝術-五金學:正濱五金

〈祖母的海膽〉 Lua Rivera

據說正濱漁港以前有海女的職業,在這次的創作過程藝術家特別找到當地的海女阿嬤聊聊。阿嬤說,海膽因為環境變化跟人為需求及影響而越來越稀少,感嘆不比當年的盛況。因此藝術家以拼貼及編織手法雙做一片繽紛且碩大的海膽,提醒著海女所看到的改變。「人們呀!對自然的索取,剛剛好就好,拿多了,都是踐踏大自然的禮物了。」看著展品的我,心想著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祖母的海膽
▲ 2020基隆潮藝術-祖母的海膽

〈暗潮 3.0〉 丁建中

〈暗潮 3.0〉 是晚上觀看的作品。鹹鹹的海風略過肌膚感受輕微濕黏,入秋之夜吹著微風是涼爽,也輕撫 〈暗潮 3.0〉,靜止的 〈暗潮 3.0〉 我看不出所以然,但當風吹拂著,那陣潮起潮落,伴隨著藍眼淚光芒,陸地上的浪潮一陣陣,如幻、如夢,又或者是兇猛、是不可被預測,都看吹來的那陣風怎麼擺佈。

2020基隆潮藝術-暗潮 3.0
▲ 2020 基隆潮藝術-暗潮 3.0

另外,展品中,有著2019潮藝術民眾票選最愛的兩件作品〈大地,穿著〉、〈呼吸〉,也回到岸邊等待大家來參觀。還有今年一些來不及觀賞的作品,就等著前往遊玩的你們,分享給我吧!

▲ 2019 作品-大地,穿著
▲ 2019 作品-呼吸

遊玩建議

  • 展覽從白天到夜晚,建議午餐過後就可以前來觀賞,若有興趣可以預約下午的導覽,逛累了就在漁港旁咖啡店休息喝杯下午茶,接著看夜間展品,之後到附近的特色小店享用晚餐再回家,真是一個完美的行程。
  • 海上美術館是由遠洋漁船改造,全台唯一,非常推薦大家必須觀看此展品。海上美術館登船有限制,必須配戴口罩以及穿包鞋,登船人數有限制,因此人多必須排隊,若欲前往參觀請留意。
  • 整個展區為整個正濱漁港,因此都在戶外展出,若遇天氣不佳請見官方臉書確認展品是否開放。
正濱漁港
▲ 逛累了,就來喝杯咖啡吧

內心小劇場

喜歡基隆潮藝術這樣親民的展覽,日常的繁忙早取代值得關注的人事物,潮藝術多數展品跟在地有很強的連結性,或許看的當下你的第一反應是:「這跟我有什麼關係。」但何不多想一步,餐桌上的那條魚是怎麼被捕撈上岸的?魚們上岸後會以什麼形式流入市場然後被一般民眾購買?機器的發明讓捕撈更有效率,但被過度漁撈人們有能力把魚的價值最大化嗎?等等的相關思考。

正濱漁港
▲ 正濱漁港聚集許多釣客

藝術的誕生就是要讓一個事件得以造成討論進而有共鳴,不得不承認在這趟旅程中我思考的社會、環境、生態議題比上面還要多很多,回到家後還不停的思索,甚至有近一步動力上網找尋相關資料。另一層面,藝術的誕生讓日常有了價值,現正所處的環境不都是藝術呈現的一環?何以我們不屑一顧、忽略自己身在其中?生活的儀式感並非需要有正式排場或是花錢購買,你可以試著,從內心建構隨時隨地不容忽視的生活藝術。

海上美術館
▲ 海上美術館的觀眾與漁船

延伸文章


延伸資訊:我所使用的旅遊電商平台


文章最後,感謝你的閱讀。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點擊拍手,根據喜愛程度最高可拍5下。備註:此計畫是「化讚為賞」,讓辛苦寫作的工作者有機會因為你的舉手之勞,獲得小小小小額收入。

◆ 如為邀約合作文章,一律會於文內標註
◆ 文字內容為個人意見感受,僅提供參考
◆ 文章具時效性,資訊內容以店家官網公告為準
◆ 圖文嚴禁轉載,如需引用,請先來信詢問,謝謝

Hi,先跟看文章的你介紹。我是 Carol,或卡蘿。 寫作題材以生態、自然、旅行,以及一點點的生活,延伸到觀點分享,稱之為 — 旅行文學 。 期待持續性的書寫成為一位作家,所以除了景點分享文之外,更喜歡寫短文、散文、旅行日記系列故事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